谈起“畅捷通上市”,想起两年前的一个插曲,当时参加的也是畅捷通的一次媒体群访。
笔者问道:“XXX公司的XXX部门发展迅速,其业务已与IBM、甲骨文同台竞争,战略目标是在5年内分拆上市。畅捷通已在用友集团占据重要地位,未来会不会也走这条路?”
畅捷通总裁曾志勇淡淡一笑,说道:“畅捷通还需要继续努力!”
没想到仅仅两年后的今天,畅捷通竟然把“上市”变为现实,而那家当时要信誓旦旦分拆上市的企业及部门还在转型中挣扎。再次见到曾志勇,他依然是两年前那个低调、务实的CEO,只不过今天的他,变得更加自信和坦然。谈起上市,他如此感慨:“上对得起老板,下对得起兄弟!”
历尽艰辛,成功IPO
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志勇把畅捷通的成功上市归结为“运气”,但是当你了解了畅捷通上市的整个过程,看到畅捷通近两年的努力,你就会更深刻地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的道理。
与许多蓄谋已久的上市公司不同,畅捷通的上市充满了“变数”与“不可能”。自2010年3月3日用友集团投资成立畅捷通软件有限公司起,到今天,畅捷通公司成立时间仅四年,业务相对简单,专门服务于小型企业(现服务对象为全国的小型微型企业)。并且,从2013年去年下半年开始,畅捷通才开始筹划上市。无论是畅捷通内部员工还是业内的行业人士,都觉得畅捷通的上市有一定的难度,甚至连曾志勇本人也做好了“上市失败”的准备。但机会总是留给有所准备、敢于挑战的人,资本市场对畅捷通服务的企业市场、对这家企业的能力和未来成长空间给出的很高的评价,相信这是对一直在努力和奋斗的畅捷通人来讲,是最好的鼓励。
参与畅捷通IPO的中介机构有17家,与香港监控部门人员的各种沟通和路演后,畅捷通获得了上市的准入资格。香港面向的是全球资本市场,市场环境比较成熟,决策更理智,更强调法律依据。期间,遇到各种阻碍。其中,在路演环节,前后约见了在香港、北京、上海、新加坡的70家多机构,90%的机构选择购买了畅捷通的股票,其中包括瑞银等一些活跃在高科技领域的巨头投资人。其上市的艰辛,通过一本近5厘米厚的招股书可以说明一切。
最终的结果,畅捷通股票完成超额认购。2014年6月26日,中国领先的小微企业管理云服务与软件提供商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1588),作为中国首家A股分拆H股上市的企业,畅捷通公开发售期间曾超209倍认购,冻结资金200亿元,成为香港近半年来最受股民欢迎的科技热股。
然而,是什么构成了畅捷通成功上市的背后推力?
曾志勇总结了三点:其一,得益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拥有了最为庞大的小型微型企业群。来自计世资讯的数据显示,2013年,按收入计算,畅捷通在中国小微企业财务软件市场佔有17.6%的份额,在整个中国小微企业软件市场占有3.8%的份额,均排名第一。其二,畅捷通的业务方向是云管理服务,被资本市场看好。其三,畅捷通以往长期沉淀企业级应用经验,让他很有可能开辟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生态,相比互联网企业,畅捷通更懂管理;相比管理软件企业,畅捷通更懂互联网。更具市场发展前景。
占得大市场先机,云服务照见未来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以及2013年下半年一系列“促信息消费扩内需”政策的落地,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激发了云服务、移动应用等新信息消费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基于云计算等信息平台的消费也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拥有全世界数据最为巨大的“小型微型企业”大军。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有小型企业1170万家,而且国家还出台政策促使超过几千万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成微型企业,目前中国小微企业保有量超过5600万家。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畅捷通过去的市场服务能力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管理软件企业,营业额增长率超过30%,但面对若大的市场机遇,要想快速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小微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全依赖畅捷通过去的力量,显然速度太慢、范围太窄。
IPO完成后,畅捷通重新进行定位。畅捷通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小型、微型企业管理市场龙头企业。在此愿景下,畅捷通将保持传统的软件包业务优势,并将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发力公有云服务,公有云服务平台的名字叫CHANAPP(源于畅捷通内部的CSP)。
畅捷通在与小微企业接触过程中发现了几个关键难题:第一,小微企业在思考如何把生意做起来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获得客户;第二,小微企业成长以后,很难管好业务;第三,小微企业在寻求更大发展的时候,缺少资金。
所以,未来畅捷通不止围绕软件包这样一种企业管理形态,还希望通过云模式覆盖更多的小微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其中,畅捷通的畅捷支付公司,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另外,将有更多小微企业受益于畅捷通提供的SaaS的服务,统称为应用服务。畅捷通2014年上半年陆续推出的工作圈、易代账、客户管家、会计家园等等云服务。畅捷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积累客户,当前的第二阶段开始积累数据。当CHANAPP平台积累一定数据后,自然会形成一定的企业社交圈。待时机成熟,畅捷通就可以提供第三方服务,建立从业务服务到平台服务再到数据服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未来畅捷通将基于CHANAPP平台走向第三阶段的发展,即积累信用阶段。目前,畅捷通已经在尝试提供金融服务、企业理财服务等。
经历从“草本时代”到“木本时代”的升华后,畅捷通将专注中小企业市场,做跨行业、跨领域最通用、最标准的服务产品,走类salesforce模式。Salesforce本身是一家上市公司,旗下还有两家上市分公司,当前市值约360亿美金,在Salesforce平台上有很多第三方开发商。畅捷通希望:在CHANAPP这个平台上,不管是ISV,还是准客户(小微企业),他们很快能够建立信任和交互关系,这是全方位小微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未来最理想的状态。
基于先天的独有的“小微企业管理”的优势,加之畅捷通在管理云服务的应用陆续推出,畅捷通将重构互联网的新型生态系统,开辟互联网的新格局。
上市只是序曲,畅捷通跨入资本扩张阶段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香港上市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自此,畅捷通驶向了资本市场的公海,开始用实力抗击各种风浪。
据曾志勇透露:上市获得的所有资金,将投入T+系列软件产品的研发及营销、云平台及创新应用产品的研发、云产品推广运营,以及其他相关业务的维持等等。其中,用于传统的软件包的业务推广,大概占募投的34%。在云平台研发和推广占46%(研发占募投的22.7%,云推广占23.3%),也就是说接近一半投向云业务。此外,有10%募投资金用于并购,补充与小微企业相关的各方面业务。
看来,上市只是刚刚开始,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畅捷通将获得更快的业务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