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软件动态  »  正文

“北斗”星光灿烂

2014/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近日,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至此,国家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规划有了权威版本,这预示着我国北斗卫星产业将在国家规划“导航”下步入科学、有序、快速的发展阶段。

  挑战GPS垄断地位

  1994年,美国人经过20年精心打造,将全球定位系统(GPS)正式投入使用,并推向全球商用。这个继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又一项空间计划,占据了全球空间技术新的制高点。同年,经过前期论证,中国“北斗”导航计划的立项申请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通过近20年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以下简称“北斗”)已成为与美国GPS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欧盟伽利略系统(Galileo)比肩而立的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尽管北斗与GPS相差20年的“技术年轮”,但北斗紧追不舍,如今在技术成熟度上可全面挑战GPS。长期以来,国内民用地理位置信息服务市场由GPS一家垄断,打开定位,通过微信、人人网、大众点评网等社交平台签到,搜寻附近的酒店、餐厅、银行,寻觅住宿,评价美食,关注朋友……这些基于GPS的位置服务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据统计,目前GPS占据国内导航市场95%的份额。但星光灿烂,北斗格外明亮。北斗雄心勃勃,决意在2020年之前,将中国用户从GPS手中夺回。届时,相信每个人都“仰望”北斗,生活也需要北斗“导航”。之所以有这个自信,是因为在某些技术方面,北斗有其独特的后发优势。

  2012年,北斗已经形成区域覆盖能力,能够为中国及周边地区,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和澳大利亚等提供卫星导航服务。其位置精度达到平面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每秒0.2米,授时精度达到单向50纳秒,与GPS民用精度媲美。目前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勘探、渔业、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正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目前来看,北斗定位精度与GPS系统相当,但北斗系统整体布局的效率与GPS仍有差距,北斗计划于2020年以35颗卫星覆盖全球,而GPS仅用24颗卫星即完成全球覆盖。

  更为新奇的是,一般卫星导航系统只是告诉用户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而北斗除了让用户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之外,还可以将用户的位置信息发送出去,使用户想告知的亲人、同事、朋友能及时获知其位置信息。将短信和导航结合,是北斗的独家发明。

  市场空间巨大

  作为科技含量极高、人力资本密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北斗产业化的市场空间宽泛,极富想象力。虽说北斗在全球卫星导航产业中的产值占比尚不足8%,但我国手机、汽车占全球总量的比重正逐年提高,北斗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有关专家指出,北斗将最终成为与GPS相抗衡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产业还给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带来了机会,一是相关卫星导航系统设备制造商,二是随着产业升级改造而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商。

  借鉴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先驱者的发展轨迹,未来的导航应用将沿着国防应用、特种行业和大众消费三个层次展开。国防应用会率先展开,特种行业迅速跟进,大众消费市场将来是主导市场。据业内人士分析,北斗产业的发展将形成基础产品(包括导航天线、终端芯片、板卡、导航地图等)、导航终端产品和运营服务等上中下游产业链,影响国防、交通、通信、电力、渔业等多个领域。但就企业竞争力而言,由于技术积淀不够,国内企业在卫星导航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和专利,关键技术若自主研发,需花费上亿元,成本高昂,一般企业难以承受。另外,由于芯片没有经过大量市场应用,成熟度、稳定性尚需实践验证。因此,掌握核心技术并快速抢占市场是北斗产业的发展重点。

  尚待政策扶持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北斗产业还面临很多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北斗没有被纳入国家整体规划,尽管目前从事北斗产业的相关公司超过6800家,从业人数约为15万~20万人,总投资规模在500亿元左右,但整个产业仍呈“小、散、乱”状态。这表明北斗产业需要国家政策予以扶持。当前,国家相关部委安排了专项资金、专题项目,希望以示范为主,带动、牵引促进北斗产业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发展北斗产业不应“撒胡椒面”,而应当重点扶持、重点突破。新兴产业往往需要在摸索中前行,主管部门也很难知道哪块云彩有雨,但仍应把握关键环节,重点扶持。

  根据科技部2012年8月印发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显示,“十二五”末,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要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初步建立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30家创新型企业。这意味着国家对北斗产业相关扶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实际上,北斗产业链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几年都得到了税收优惠,享受了退税政策;在人才引进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在863等科研项目上可获财政补贴,在芯片开发、终端开发、行业应用等方面,也可获得政府的资金补贴。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后,也会先出总体方案,再出细则。关注北斗产业的人士对未来的政策多有期待,比如设立北斗产业基金,吸引企业加入北斗产业链,规模有望达百亿元级;鉴于芯片为北斗产业链中的核心,尤其为手持产品中的关键,应当重点培育数家芯片研发企业。应该注意的是,政策扶持不代表支持垄断,在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大目标下,不能违背市场引领的法则,要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领域划分,杜绝靠北斗扶持政策垄断市场。在市场机制统筹下,政府该放手时要放手,不要给企业太多牵绊。

责任编辑:卢玉琴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