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6中国企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中国工程院邬贺铨两位院士的主旨演讲不约而同聚焦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加速互联网化进程。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国发〔2015〕28号文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2016年,国务院颁发国发〔2016〕28号文件,推出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6中国企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中国工程院邬贺铨两位院士的主旨演讲不约而同聚焦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加速互联网化进程。
国发28号文成企业转型风向标
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特征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持续创新并与传统产业融合,互联网开放、共享、协同、去中心化的特征正在推动制造业创新主体、创新流程、创新模式的深刻变革。
怀进鹏副部长指出,国发〔2016〕28号文的印发,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大型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的结合,创造新的业态,打造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和推动互联网企业本身建立双创平台。
文件中重点强调培育三个模式,即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其中网络化协同制造是指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品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个性化定制是指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服务型制造是鼓励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同时,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同时,文件中也重点强调增强三种能力,以更多有效的整体方法和案例为更多的企业提供参考。三种能力是指强化融合发展基础支撑、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和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
国发〔2016〕28号文提出得目标是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相比2015年底,工业云企业用户翻一番,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2%,库存周转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5%。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效应较强的制造新模式,初步形成跨界融合的制造业新生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成为巩固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加快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核心驱动力。到2025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怀进鹏副部长在解读国发〔2016〕28号文是提到,对于制造业来说,真正实现转型还需要从基础上去进行构建。制造新基础是支持我国工业2.0补课、3.0普及、4.0示范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硬”(自动控制和感知)智能的感知和处理,要有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的传感器和处理器作为硬件支撑;“一软”(工业核心软件)既包括传统的研发设计软件、管理软件、车间执行系统软件,也包括智能制造的操作系统;“一网”(工业互联网)建立一个高可靠的、低延时、安全的,连接物和物的互联网;“一平台”(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所有数据最终都会汇集到工业云和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势在必行
怀进鹏副部长说,当前的制造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诸如需要提升效率、缩短入市时间、增强灵活性等。由此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阶段产生了一些明显的趋势,即:智能制造正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消费互联网扩张,工业互联网快速兴起;互联网成为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安全形势也异常严峻。
为了顺应制造业的变革,制造业格局正在重构,并呈现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制造业的研发与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变革,从以生产者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用户端价值需求转变,生产过程和组织也已发生了变革,从传统的制造变为由智能制造为主导。
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改变了制造业生产和管理过程,虚拟仿真、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与设计、制造、运维等生产关键环节深度融合,催生了各类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应用,有效实现了提质降本增效的要求;另一方面改变了创新方式,用户参与企业创新的全流程,让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更加符合用户需求。
互联网改变了制造业原有的研发和生产模式的同时,也拓展了新的创新合作空间。目前新的C2B商业模式正在形成:今天的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正在构造出信息时代一整套新的完整商业体系,从客户关系管理CRM进入供应商关系管理VRM-协同制造。其基本特征是:个性化营销捕捉碎片化、个性化需求,以数据低成本、全流程贯通为基础实施拉动式配销、柔性化生产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过程中,需要探索创新的模式: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支持企业深化质量管理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在线计量、在线检测等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推动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鼓励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工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立行业在线采购、销售、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一批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互联网化给企业带来重大变革
作为推动企业互联网化的引领者,用友网络在2016中国企业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一系列企业互联网产品与服务,以更加高效助力企业互联网化的转型。
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指出,企业要把“互联网+”实践好,不仅要了解现在的ICT 技术,更重要的是:首先认清“互联网+”给企业真正带来的改变是什么,并由此找到好的切入点。
在王文京看来,企业互联网化给企业带来的关键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首先,真正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其次,真正建立起员工驱动而不是领导驱动的企业内部创新模式;第三,真正建立成数据驱动的企业运营。在互联网化之后,企业营运的重心从流程转为数据,流程仍然重要,但是比流程更重要的是数据,包括营销和产品的决策等;第四,真正建立成实时运营的企业。企业可以更快、更及时地做出决策,推进各项营运措施;第五,真正建立起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运营方式。互联网企业带来的变革,使得企业IT 计算的范围从原来的一个企业扩展到全球范围的社会级,原来要一个跨国公司才可以做到的,现在即使是一个小企业也可以做到。这五个方面的改变,是“互联网+“带给企业的重大变革。
从应用特征上,企业互联网服务主要具备社群、共享、虚拟和智能等四大特征。在应用架构上,企业互联网服务需要角色化、场景化;连接互联网资源;全员应用;移动化,智能化。在技术架构上,企业互联网服务一般是Client/Cloud架构;松耦合、垂直整合;易部署、易上手;互联网架构、开放。在数据架构上,必须是全过程、全类型数据,同时支持分布式和数据集成。
基于以上特征,用友从去年开始对研发组织进行了一个大幅度的调整,从传统的企业软件开发模式到互联网服务的开发模式的转变,其效果很明显。在本次大会上发布的一系列产品都是基于以上特征和开发模式的成果,包含了用友iuap、友云采、共享财务云、友人才、友报账、企业空间等,全面支撑企业互联网服务。
在2016中国企业互联网大会上,用友还发布了用友3.0战略方向,服务企业互联网化、金融化。王文京指出,用友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一代企业计算技术,形成了以“软件、云服务、金融”为三大核心业务的企业互联网服务,业务领域从之前的企业管理扩展到业务运营和企业金融,服务层级从企业级走向社会级,开启了用友发展的3.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