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业界动态  »  正文

产能过剩 水泥业酝酿产业发展新政策

2009/7/22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孙郁瑶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及水泥行业主要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近日聚首北京,参加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评估修订工作会议。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结合此次会议上企业代表反映的情况和建议,以及6月在沈阳召开的类似会议的内容,中国水泥协会将于本月月底把政策修订的汇总建议上报。

    据透露,本次政策修订将对原有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的很多细节进行修改,重点将集中在总量控制上。记者同时还了解到,近期相关国家部委的调研工作也在展开。这些都表明,新的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正在积极酝酿之中。

投资高烧不退产销超出预测

    受益于国家4万亿元投资的拉动,2009年国内各大重点工程项目启动较早,水泥产销量完全超出行业分析人士的预测。与此同时,水泥投资仍然高烧不退。

    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1~5月,全国水泥产量57336万吨,同比增长13.34%。分析人士认为,上半年上涨行情已经提前启动,2009年我国水泥产量有望突破15.5亿吨。

    与此同时,前5个月的水泥投资增长势头更为惊人。1~5月,我国水泥投资同比增长78.58%。其中,西南地区占比从去年15.23%上升到27.60%,增长1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创史上最高纪录,四川的拉动最为强劲。

    据透露,四川省1~5月水泥投资95.33亿元,同比增长3倍以上。受灾后重建带动,企业积极性高涨,2009年新投生产线数量惊人。据不同口径统计综合判断,2009年新投生产线30~50条,引起业内外对市场容量和布局的担忧。

    不仅如此,其它地区的水泥投资也在继续走强。以广西为例,依托丰富的矿山资源,以及可通过水路相连的珠三角市场,低成本的制造加工和物流优势,大企业集团在广西不断追加投资。

    另据数字水泥网的最新分析报告显示,安徽的资源和水路优势已被业内认同。虽然海螺集团在安徽已建立了几个上千万吨的熟料基地,源源不断地向长三角输送熟料和水泥,但本地和外地企业又在安徽掀起了新一轮的水泥投资高潮。

    受经济快速启动尤其是4万亿元投资建设拉动的影响,陕西正成为业界看好的投资热土,新生产线不断增加。

产能过剩普遍存在市场供给压力加大

    价格是反映供求关系的晴雨表。虽然今年以来水泥市场的需求超出预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价格却没有如预期的大幅上扬。业内专家分析,这主要由于去年产能扩张过快所致,今年水泥投资有增无减,仍然承接了去年的高位走势。虽然国家投资的拉动大大缓解了今年产能释放的压力,但是如果今后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供需之间的平衡将无法保证。

    而近期四川水泥价格的几次大幅下调,已经给出了预警信号。据了解,今明两年西部的新增水泥产能将会集中释放,企业毛利率将会受到影响。并且,1~5月全国水泥产品积压率没有沿袭近几年连续下降的趋势,反而略有增长。这进一步说明了市场供给的压力在加大。

    同时,全国整体水泥市场表现仍旧良好,但区域的获利情况反差极大。1~5月,全国水泥利润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03.18亿元,超出2008年同期的17.89亿元,同比增长20.97%,增幅较上年有明显的降低。我国水泥市场除西北、西南地区仍然利润丰厚外,其它区域的盈利水平并不高,某些地区甚至处于下行状态。山西、浙江、辽宁、福建和天津均有亏损。其中,山西亏损0.84亿元,浙江仍受市场和产能双重困扰,亏损0.73亿元。

    专家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去年新增水泥产能过大,供给的增长对市场造成很大压力,而在需求方面,除西部市场旺盛外,大部分地区的企业在旺季不敢轻易提价,只能采取权宜之计,让利不让市。

    6月底,另外一个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评估修订工作会议召开。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董事长杨皓透露,目前甘肃、青海两省在建的水泥生产线有12条,产能1640万吨,拟建的有7条,产能1060万吨。甘肃、青海两省现有产能2600万吨,在建、拟建项目的产能超过2700万吨,如果这些产能全部释放,即使淘汰两省剩余的100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总产能仍将达到4300多万吨,人均产能超过1.4吨。按照年均15%的增速测算,2~3年后甘肃、青海水泥需求约为3000万吨,届时产能将过剩30%以上。

    河南省天瑞集团董事长李留法表示,2008年河南省已经基本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但水泥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非常惊人,2005~2007年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目前,河南省熟料产能7000万吨,水泥产能超过1亿吨,且仍有新线在建。到今年年底,河南水泥总产能将超过1.2亿吨,出现严重过剩。

    问题最严重的仍是浙江地区。浙江省现有水泥产能1.4亿吨,省内需求只有1亿吨,人均水泥1800公斤,人均产能却达2500公斤。浙江红狮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小华称,2008年浙江全省企业统一停窑58天,然而水泥市场仍然没有大的起色。

摸底全国产能情况酝酿新产业政策

    一边是产能过剩之势已现,另一边是强烈的赚钱欲望驱使投资高温不退,在水泥产业的结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之时,新的产业政策已在积极酝酿之中。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遵循的是2006年底颁布的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该政策颁布以来,我国水泥行业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淘汰落后产能、重组联合、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介绍,协会在今年3月初接到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的委托函,开展产业政策的修订工作。“我们3月中旬拿出了工作方案,3月底在协会六届二次大会上布置了任务,4月落实了各单位参加修订工作的代表。原计划这项工作8月份完成上报,但近期产业政策司要求要提前完成。”

    为进一步摸清全国水泥市场的产能情况,中国水泥协会紧急下发了截至2008年水泥产能调查表和2009年水泥在建项目和已核准项目调查表,有关情况已于7月15日前汇报完毕。

    另据了解,国家部委的调研工作也在展开。7月2日,工信部原材料司下发了关于开展水泥结构调整进展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工业主管部门,会同当地建材协会、水泥协会做好相关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于7月20日前上报。

    7月4日,国家发改委水泥调研组结束了对江苏、浙江、上海、江西、福建水泥产能和项目情况的实地调研。调研组由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处长刘明、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陈国庆、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等7人组成。

控制产能总量严格新项目核准

    孔祥忠表示,此次要对原产业政策的许多细节进行修订,但最主要的建议集中在总量控制方面。他说:“这个总量是产量的总量还是产能的总量?我想应该是产能的总量,甚至就是水泥熟料产能的总量。因为水泥的总量与产品的结构有关,而总量控制还应该考虑到不同省份和区域的差别。”

    对于新项目的核准,孔祥忠透露:“很多省市项目的核准,除了各省市环保部门一家说了算以外,往往出现两个政府部门同时操作的情况,更可怕的是有些项目核准是企业找到省市领导直接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公布的省级水泥工业发展规划执行起来就难了,浙江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在地方政府积极招商的引导下,政府走到了投资主体企业的前面,这是错位。”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水泥产业有超过120条新线投产,今年还有超过100条新线要投产。新增产能大于淘汰落后产能,在总量需求增长趋缓的形势下,过快的产能增长会造成对市场的过度冲击。

    孔祥忠表示,目前有些企业在有规划地进行产能布局,而有些企业的投资却使人看不出章法,甚至有个别项目的投资目的是指望今后有人来收购。未来鼓励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的思路不会变,但在环境保护指标上应该从严,新上项目可以考虑执行严于国家标准的省市环保标准。对于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置废物,应给予必要的政策、财税支持。

    他建议,对已经核准的项目,如果在相当一段时间不具备开工的应收回项目核准。投资应该是理性和有重点的,对水泥项目的投资应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水泥产品的需求为目标。国家对拉动内需的投资是短期的,而水泥项目一旦投资完成,所形成的产能是长期的。控制总量应有区别,控制投资是放缓新增产能,对于以提高大企业生产集中度的重组联合应该加大支持力度,这有利于行业的结构调整。

责任编辑:李卓刚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