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第八届智能电网和智慧城市国际会议(ICSGSC 2024)在上海召开,来自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展开交流。会议强调,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不仅仅是能源传输的升级,更是构建智慧城市、提升城市运行效率的核心支撑。如何让电力系统更加智能、高效、绿色,成为当前行业讨论的重点。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发电技术、储能突破、输电网络升级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热点,而城市终端的配电管理却往往被忽视。事实上,无论是产业升级、城市管理,还是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真正决定电力使用效率的,是最终的配电管理体系。为了更好的了解配电体系,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红岩电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静,作为国内配电领域的专家,她的电力管理方案从智能化养殖,延伸至地下综合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而贾静的创新思路正在改变能源的终端管理方式,塑造未来智慧城市的运行模式。
传统能源体系的优化,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发电技术的升级和输配电网的扩展,然而,最终电能如何被使用,才是真正影响能源效率的核心环节。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现代化城市管理中,电力不再是简单的能源供应,而是整个产业运行的控制神经。
以农业为例,现代化的智慧养殖体系依赖全天候运转的自动饲喂系统、恒温控制系统、粪污处理设备,任何供电波动都会影响生产效率,甚至导致经济损失。贾静带领团队,直接立足于配电的应用场景,通过优化供电系统,使养殖设备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稳定运行,同时提高能效,减少电力浪费。从南到北,她的方案不仅让处在广东雷州养殖基地在高湿度环境下的电力设备故障率有效下降,也让西北甘肃的养殖基地在极端温差环境中维持了稳定的能源供给,避免了传统电力管理方式下因温度变化导致的能效损失。
而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地下综合管廊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这些管廊将电力、通信、燃气、供水等基础设施集成在地下空间中,提高了城市管理的集约化程度。但传统的管廊电力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匹配现代城市复杂多变的需求。贾静的团队在深圳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通过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和优化负荷调度,使得供电系统能够动态调整,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同时降低长期维护成本。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能源管理的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电力系统的核心任务是确保能源供应,而如今,精准调控能源、减少浪费、提高设备自适应性,正在成为电力管理的关键目标。智能电力不再只是后台支持,而是决定城市运行效率、产业升级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着眼未来,贾静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她认为:“能源管理的目标不只是稳定供电,而是如何让电力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最优化的方式被使用。智慧城市的发展,依赖的不仅是发电技术的进步,更是配电管理的智能化升级。
眼下,随着贾静的智能配电系统在全国多个项目中的落地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项目开始关注终端能源管理的优化。有业内专家认为,智能电力管理的优化不仅是单个项目的提升,而是影响整个行业发展模式的关键力量。而贾静的方案为传统的能源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精准化、智能化的电力调度,让电力管理变得更加灵活、高效,并最终影响整个智慧城市的能源使用模式。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和城市智能化建设的双重驱动下,如何提升电力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如何将可再生能源更高效地整合进配电系统,如何实现能源分配的精准调控,正成为行业需要思考的核心议题。配电管理的智能化升级,不仅仅是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的问题,更关乎城市能源管理的底层架构和整体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