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资讯  »  正文

持续探索BIM前沿:引领大基坑复杂工程创新应用

2020年12月4日     来源:2020年全国BIM高峰论坛        作者:刘亦峰       
关键字:BIM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0年全国BIM高峰论坛暨第十届“龙图杯”启动会与第九届“龙图杯”颁奖会在北京盛大举行,作为国内最具权威的BIM赛事之一,本届大会由中国图学学会主办,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吸引400名行业精英现场参会及1.8万名在线观众,共同见证BIM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大会以“赛学互融、技术赋能”为主题,通过学术报告、案例分享及主题沙龙,推动BIM技术向施工管理纵深发展,为国家智能建造战略注入新动能。

  本届赛事共收到来自设计、施工、综合及院校四大组别的1999项成果,涵盖BIM应用的各个阶段。经过多轮严格评审,共评出61项一等奖、134项二等奖、199项三等奖和294项优秀奖。来自全国的近180余位获奖代表上台领奖,展示了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和深度发展。颁奖典礼后,作为三等奖获奖单位的杰出代表广西建工第五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CEO薛翔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薛翔不仅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效能提升的权威专家,更是国内较早一批将BIM技术应用于项目施工管理领域的先行者,特别是在大型、复杂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次获奖是他带领团队在淮南金融广场项目基于BIM技术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创新应用的成功实践。

  谈及此次获奖项目——淮南金融广场基于BIM技术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创新应用,薛翔给记者分享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挑战历程:“接下项目的最初,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该项目属于传统大基坑大开挖工程,开挖深度达18米,同步开挖交叉作业频繁,工程量大,仅依靠BIM简单应用难以应对动态风险和完成施工任务。对于项目组也是一个重大挑战。因此,探索BIM技术更多维综合运用探索成为了突破方向。团队中多数成员都是初次接触此类大型项目与BIM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面对技术难题、时间紧迫以及跨部门协作的复杂挑战,项目推进一度陷入困境,甚至有人担忧项目可能无法按时交付。”

  然而,薛翔凭借其深厚的管理功底和对BIM技术的深刻理解,带领团队迅速调整策略,构建“技术破壁、管理重构”双轮驱动破局。项目创新建立三维协同机制,组建BIM土建、机电与现场实施三大专业团队,打通设计模型与施工动态数据的实时交互通道,更为统筹各方人员在统一的制度下高效实施BIM方案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自主研发了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平台,形成覆盖"设计优化-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数化管理范式,使项目整体效能提升,缩短了工期33天节省建造费用65万元,成为了大基坑BIM深度创新应用的典范。

  该项目开创了BIM技术多方位深度应用于施工建设中新局面,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数字化水平。施工前,薛翔指导团队运用BIM技术对三维场地设置模拟是该项目施工的重大突破,通过三维模型可以直观展现施工现场布局,合理部署临水临电、绿色施工等措施,确保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指导现场施工有序进行。在图纸会审阶段,利用BIM模型实施碰撞检查,在图纸会审阶段修正管线、支护结构冲突问题,通过碰撞检查减少施工阶段返工,在管线综合阶段,机电与土建模型碰撞检查修正83处冲突,大大减少返工次数,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可视化交底使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更加安全可控,通过三维建模和深度模拟,分析施工关键点,为基坑等结构安全提供了保障。

  施工过程中,薛翔运用其综合管理能力领导团队实现了BIM赋能施工全链条突破‌。通过BIM模型精准拆分大组件构件,实现86%工厂化预制,然后场内按照的高效流程,安装误差控制在2毫米级,材料损耗率0.6%(行业均值1.8%),开创了“场外设计-精准制造—场内安装”高效施工流程,大大提高了施工效能。更值得一提的是,可视化交底技术颠覆传统施工培训模式:工人通过VR设备“亲历”基坑坍塌模拟场景,理解支护结构受力机理;BIM模型与实体样板联动,消除砌体洞口错位等质量通病,实现了项目施工安全与质量双提升‌,可报告的安全事故至少减少了5%。此外,除了运用BIM技术辅助检测危险源位置,建立安全防护模型,结合大基坑施工危险难以控制的难点,国内较早探索建立基坑坍塌疏散模拟系统,通过疏散模拟软件能够模拟紧急逃生行为,制定最佳逃生方案,保障了人员安全,引领了行业安全管控数智化发展。

  基于BIM的物资管理模块,薛翔带领团队将BIM应用延伸至商务管理领域,在BIM3D基础上形成了 BIM5D创新应用,实现物资需求与施工进度的智能匹配,降低了材料的耗损,材料浪费、工期以及最终建造成本至少降低了5%。在他的领导下,技术团队深度运用BIM技术,解决了大基坑复杂施工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诸多挑战,满足了建筑行业对高效、精准的建造需求,

  “项目开工向工人解释BIM模型时,现场工程师更相信纸质图纸” 薛翔感慨道。“但现在,团队已能自主开发BIM插件工具,并涌现了一批BIM技术人才”。除了斩获“龙图杯”,淮南金融广场项目还获得了2019年第十四届BIM联盟“斯维尔杯”全国优秀工程应用大赛特等奖以及广西建筑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届“八桂杯”施工综合类一等奖等诸多荣誉。

  正如大赛评委所言:“薛翔团队的实践证明,国内建造的智能化革新,正是由这些敢于在技术荒漠中开辟绿洲的先行者推动的。”在BIM技术驱动下,建筑行业正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 而这场变革的序幕,已由淮南金融广场项目的创新实践悄然拉开。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王力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