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外,电子商务早就是半壁江山了,可是国内电子商务还非常稚嫩,首要原因是“电子支付是国内现阶段最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之一”。 如果电子支付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和现在就是大同小异,不会有质的变化,而且作为互联网核心应用之一的电子商务也会因此不会有更大的发展。在国内,传统的支付方式还是通过货到付款、邮局、银行汇款、手机代付费。银行汇款对商家不够方便,手机代收费不仅成本高,对商家、个人都不透明,已经成为制约国内互联网发展和电子商务的瓶颈。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用户群,有着最大的支付需求,国内也出现了多种不同支付的模式,但电子商务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除了支付环境、信用基础、利益分配和市场化程度等不同之外,缺少成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而造成的支付产业链条断裂是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刚起步的产业,第三方支付公司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 最为关键的是结合国情的服务创新,创新包括各个方面:商业模式、产品功能和市场推广。因为基础的原因,美国成功的模式在国内往往水土不服,一定需要适合国情的模式才能得到用户和商家的认同。而服务创新是基于对需求的精确把握,往往可以通过行业细分来体现,比如数字产品对支付的需求就和实物产品不同,按照行业需求、地区需求,不同规模的商家可以随需应变。 再者,与银行和商家的紧密合作也正成为第三方支付公司走向坦途的不二法门。银行在早期的发展已经树立值得信任的品牌,拥有完善的渠道,由此而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商家的信任。和商家开展互动营销则可以避免诸侯割据的价格战,优势互补而最终双赢。 当然,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价值链。在美国,支付价值链非常成熟,如独立商业组织ISO(Independent Sales Organization)、支付处理者(Payment Processor)、支付网关、银行卡组织、收单和发卡行等等。在国内,ISO和支付服务提供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此,国内银行应该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账户提供一些监管,或者根据不同的交易类型和商家类型进行风险控制,比如根据商家信用调节手续费的高低。 另外,银行还应该引入国内信用卡风险机制,降低消费者的交易损失风险,承诺保护用户的利益。在国外出现欺诈时,银行和商家承担风险。比如消费者银行卡出现大额被盗刷,消费者最高的风险是50元损失,甚至不需要承担损失。中国消费者以借计卡为主,银行对其保护远远不够。商家也没有动力和支付网络公司合作。事实上,风险不可能完全规避,而只能控制,银行的本质作用在于,从管理风险中得到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