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界:P2P平台监管应该遵循的三大原则
“P2P 平台正在面临是否过河的选择”,投融界(www.trjcn.com)一位研究互联网金融的人士认为。“河的这边,P2P行业的马太效应正在显露,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强者通过自我监管,正在越来越规范,弱者流量以及用户正在流失。河的对岸,则是被纳入金融体系之中,接受金融法律法规的约束,行业或许能够步入持续的发展。到河的对岸,有一座桥,这座桥就是监管”,投融界该研究人员补充说。
投融界对P2P的认识,也得到了监管层以及P2P业界人士的认同。9月底,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就曾经表态,P2P监管非常必要。
与当下P2P行业设立资金池、提供担保、保证收益不同,投融界只是作为投融资双方的中介,为双方提供信息为己任。投融界是专业的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项目和资金的搓配服务。拥有长达19年的项目和资本对接经验,累计帮助企业融资超过500亿元。
在投融界看来,当下国内的P2P模式被严重误读,而监管的总体方向应该是让P2P模式回归其本质和本源。
被误读的P2P模式
P2P是peer to peer的缩写,原本指的是一种网络连接模式,即实现点对点的对等接触。在此基础上有了P2P借贷平台,泛指一对一的借贷行为。但是这模式进入中国之后,被各方严重误读。
投资人误读P2P借贷模式,将P2P模式作为理财工具。
原本的P2P模式只是信息中介,平台或许也会上线理财产品,如各类基金。原本投资人购买这类基金应该充分了解基金的风险,而目前平台宣传的保本收益,让投资人低估了理财产品的风险。也就是说,国内P2P放弃了信息中介的定位,通过虚假或夸大宣传的方式,弱化了P2P平台上产品的风险。
贷款人误读P2P借贷模式,将P2P模式作为吸金的工具。
原本的P2P模式,贷款人获得某个借款人的资金,其应该对投资人资金负责,为投资人资金创造收益。但是当下的P2P平台引入了众筹模式,多个投资人对接一个贷款人,投资人权力被弱化,而贷款人权力则被放大。导致P2P平台没有成为帮助融资的平台,而是成为“吸金”平台。融资包括持续的项目跟踪,而吸金则成了“一锤子买卖”。
在这种误读中,国内的P2P平台不是试图纠正误读,而是进一步纵容和鼓励误读,例如通过提供保本收益、引入担保机构,试图强化误读。
在投融界看来,P2P平台这种运营思路只会让P2P模式在歧路上越走越远。而当前对P2P平台监管的目的就是应该将其拉回正途。
投融界认为,将国内P2P平台拉回正途,应该坚持三大原则。
P2P平台监管的三大原则
原则一:置身之外就是身处其中
为投资人提供充分的项目信息,让投资人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为项目方提供资金信息,让项目方成功融资;这是P2P平台的本分。但是当下的P2P平台却不满足于此。
投资人在接触到某个项目之后,认为项目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不愿意进行投资,此时P2P就向投资人保证项目的收益,并且为投资人提供资金安全的担保;当项目方难以通过P2P平台获得资金的时候,P2P平台使用自有的资金池为项目方提供资金。
“目前中国P2P平台都是做着这样的事情,这实际已经越过了P2P模式的底线,明显的越俎代庖”,投融界一位分析师认为。
投融界建立之初,就定位于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与目前的P2P平台运作模式完全不同。投融界只是为项目方提供充分的资金数据,为投资人提供大量的项目信息,不会介入到任何一项投资谈判之中。也就是说,一旦投资人和项目方实现了接触,投融界立刻“抽身离开”。看似,投融界对融资或者投资置身之外,实际上,这正是投融界的魅力所在:让投资人和融资方自担风险,投融界让信息尽可能无缝沟通。
原则二:越简单 越透明
与众多P2P平台推出大量的产品以及复杂的投资和融资流程不同,投融界推行简单的运作模式。
在很多P2P平台,投资人要想投资,不仅要将资金托管在银行或者担保公司,同时还要由平台提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用于防范平台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但是投融界由于与P2P平台存在着本质的差别,所以运营模式以简单为主。从产品上看,投融界主打两款产品,“投资宝”和“融资宝”,一款投资人使用,一款项目方使用。从流程上看,在投融界进行投资和融资流程极为简单,注册、寻找投融资信息、联系、完成投融资,简单四步,轻松搞定融资和项目。
原则三:野心越小 走的越远
P2P模式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而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的潜台词就是:将商业银行取而代之。这也是很多P2P平台的野心。为了实现这一野心,P2P推出众多与商业银行竞争的战略。
例如让平台成为销售理财产品的平台,而一直以来理财产品都是通过银行来销售;例如让平台成为吸收贷款和放贷的平台,这原本是商业银行的工作,已经超过了P2P的能力范围。
在投融界看来,P2P平台本质还是互联网企业,其使命是提供信息,而非涉足金融。所以,投融界坚守这一使命,并且不断将提供信息、畅通信息这一使命推向极致。“没有野心,才能让投融界走的更远”,一位投融界的会员认为。
监管让P2P模式回归本质,这不是互联网金融的退步,而是互联网金融回归了“初心”,初心不变,方能安之若素,应对任何挑战,且行且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