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e-works首页 > 新闻中心 >

制造业信息化高新区发力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第十一期

发表时间:2004/11/22 作者: 魏慧章 来源:《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在IT领域被称为“老蔡”的无锡新区著名企业家——江苏利锡拉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正兴经过长期实践,甚至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他说:“掌握权力的人不掌握信息,掌握信息的人不掌握权力,企业只有达到了信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记者  魏慧章


    在IT领域被称为“老蔡”的无锡新区著名企业家——江苏利锡拉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正兴经过长期实践,甚至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他说:“掌握权力的人不掌握信息,掌握信息的人不掌握权力,企业只有达到了信息与权力的高度统一,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实施ERP的初衷。”
    今天,这家为欧洲、美国、日本、澳洲等一流服装品牌配套生产THC和TH品牌拉链的江苏省最大的拉链制造商,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已经成为利锡拉链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利器。蔡正兴说,ERP的全面运行,可以保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不论何地的订单信息十分钟之内便传遍各个运行环节,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双向沟通。公司上ERP项目所选择的金蝶软件可以对执行中的订单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部门、个人的行动与企业战略目标协同一致,使准时交单率达98%以上,出厂合格率达到100%,一改拉链业交单拖拖拉拉的旧作风。
    其实,诸如“江苏利锡拉链股份有限公司”的众多成功案例,已经勾勒出了高新区制造业信息化的产业特征。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全面提高了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效率,克服了制造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的整体规模偏小、结构偏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有效增强了高新区制造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从深层次而言,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不仅拉长了相关制造业产业链条,创出了名牌产品,而且进一步推动了高新区信息化进程,实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带动。
    由此,高新区应该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示范区和先导区,换句话来讲,这既是国家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新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作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高新区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推动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信息化。
    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唐凤泉说,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是明显的,不仅体现在数量庞大、供给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方面,而且更多地体现于不断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级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业优势,以及产业发展必不可少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潜力等方面。而高新区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如果能够抓住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契机,高新区将获得新的快速发展。
    唐凤泉认为,当前处于高速成长期中的高新区仍然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高新区规模较小,与世界级科技园区相差甚大;其次,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采取OEM,自己品牌的产品少;第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研究开发能力较差,科技投入少。
    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当前高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要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等方式,接续国外转移过来的高端制造业,生产国外品牌产品,并以“中国制造”产品打进国际市场,把高新区的制造业进一步做大,向世界级制造基地的目标迈进,不断增强竞争实力。而在这一特殊时期,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中国制造”就成了工作重心所在。
    在这一层面,一心打造“国际制造业先进基地”的无锡国家级高新区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今年召开的在无锡市制造业信息化专业服务平台建设研讨会上,三大技术服务平台点亮高新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其创业孵化服务平台、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IC设计EDA平台建设引人瞩目。据介绍,IC设计EDA平台已于2003年4月开始正式启用,主要用于为IC设计企业做IC设计提供全面的服务,包括软硬件以及各种配套的服务。该平台配备当今最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可以完成各种集成电路设计,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数模混合及FPGA设计等多个设计流程。创业孵化服务平台运用“数据库驱动”技术,实现技术服务、信息发布、投融资、业务咨询、对外合作及相应管理的集成。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则由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构成。目前可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WWW(WEB)服务、FTP服务、MAIL服务、网络安全服务等。
    南昌高新区同样积极应对,早在去年就举办了区内首届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科技对接活动。当时,制造业企业代表着力阐明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需求,而软件企业代表则更多地从自身的软件项目研发现状和如何为制造业提供服务方面谈自己的思路。最终结果是,此次对接活动为区内制造业企业和软件企业搭建了合作平台,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之间的了解与合作,为区内企业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管中窥豹。已经完全具备了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基础条件的高新区开始发力。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郭超介绍说,合肥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合肥软件园是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之一,拥有150多户企业。高新区在家用电器、汽车、工程机械、电子设备等制造业领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制造业产值占全区总产值80%以上。
    当前合肥高新区主要开展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区内软件企业开发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的软件产品,如ERP(企业资源计划)、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专业软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实现软件企业间的联合和协作。二是引导制造业企业走信息化道路。增强企业发展制造业信息化的紧迫感,在区内营造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界参与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省内外专家咨询力量,共同做好顶层设计。同时,积极发挥区内中介机构作用,培育一批新型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机构。三是积极扶持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四是利用高新区技术密集的优越性,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更新、升级。
    据介绍,合肥高新区制造业的信息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安徽叉车集团、江淮汽车集团等企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制造资源计划等一批共性关键性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增强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江淮汽车集团的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项目获得了国家“863”应用示范企业称号,该企业获得了全国“863”十五年成果先进集体称号。通过信息化建设,江淮汽车集团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中焕发了青春,一举变成了行业中的佼佼者。
    而早在2002年就拉开精心打造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园区序幕的西安高新区电子工业园在这个方面的提法具有直接借鉴意义。他们认为,做好高新区制造业信息化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条件:领导重视、资金投入力度大、应用水平较高、人才资源丰厚、典型项目多、园区环境好。
    其实西安高新区早在2002年就未雨绸缪。当时陕西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提出了“建西部强省”、“加强一线两带建设”和“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发展战略。当时为了在这一发展战略中起到龙头作用,西安高新开发区提出了以提升科技竞争能力、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支撑带动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根本方向,通过“二次创业”,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二次创业”指导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工业园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具备了发展的基础。
    当时的建设者们经过认真细致的缜密调查、激烈研讨之后提出了具体工作方略:第一、突破一些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和市场竞争力的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产品;第二、打造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第三、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高电子工业园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培育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业、中介及咨询服务,形成一批制造业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服务公司;第五、培养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专业队伍。培训各种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人才10000人次。形成若干个专业化、网络化制造业信息化产业和服务联盟。建立应用示范、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三大体系,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的发展环境。
后来这样的操作模式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富有建设性。这一点,当时媒体的说法有着很强的代表意义:“电子工业园自成立以来经济总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技工贸收入2002年突破50亿大关,这是与园区企业对整个经营过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密不可分的。”
    事实上,随着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新区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建设步伐。其深层次特征是:为了实现“工业强市”的战略性目标,有着很深制造业背景的城市纷纷将目光直接锁定在“高新区”。
    始终以“全面促进重型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基地、金属材料加工基地、数控机床制造业基地、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医药产业基地、仪器仪表制造业基地、烟酒食品制造业基地,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发展目标的陕西省宝鸡市在这一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和决心。宝鸡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该市制定的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目标:以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带动渭滨科技工业园、金台科技工业园、陈仓科技工业园、眉县科技工业园、岐山蔡家坡科技工业园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通过机械、电子、轻工食品、有色金属四个重点行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促进宝鸡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通过培育80个重点示范企业,建立3个技术服务中心,培育3家信息化中介服务公司,形成宝鸡市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体系、技术培训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意欲在三年到五年内,让信息化技术在宝鸡市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面达到80%以上,重点企业取得显著效益,拉动宝鸡市制造企业效益增长30%以上,八大优势产业实现总产值450亿元,将宝鸡市建成中国西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制造业信息化基地。

    园区制造业信息化的六大理由
    第一、这是园区产业升级的需要。从国内国际形势看,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是电子园制造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园区产业目前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很多方面距离现代化还有一段路要走,工业化的进程是不可逾越的,但是在信息时代工业化的过程是可以缩短的。应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电子工业园企业今后几年不断努力的方向。
    第二、这是由制造业信息化作用所决定的。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园区内大中型企业中国有企业较多,这部分企业信息化过程缓慢。因此,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很有必要。
    第三、这是由制造业发展趋势决定的。制造业信息化是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的范围越来越大,传统国界的作用日益弱化。制造业也不例外,部分制造行业将向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转移。为了尽快提高园区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必须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第四、信息化对提高园区中小企业生产力水平有巨大帮助。信息化可使中小企业从以事务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转换成为可能。信息化可帮助企业建立起基于这种管理模式的新型业务系统,通过信息化与客户沟通更方便。这不仅使企业的开放度增加,更能及时得到用户的反馈意见,增强企业竞争力。另外,引入企业管理系统,对物流、人力资源、商务、财务等进行管理,可使公司内部管理趋于合理化,使产品流通更顺利。目前园区的中小企业不断增加,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将对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这是园区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企业的运作规律已经大大地改变了,这是在信息产业成熟之后,给其他产业所带来的巨大转机。一个公司对信息技术认可和采纳的程度,足可以决定这个企业的前途。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推广与使用,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贡献率是很大的。园区内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目前是不容乐观的,但前景极为广阔。正是由于大家都处于一个从头开始的地步,所以现在是一个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好时机,每个企业都有先人一步的可能性,同时也有被时代远远抛开的可能。采用信息化解决方案,将会使园区中小企业倍速成长。
    第六、这是园区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技术可为它提供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制,园区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目前,园区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信息交流不畅,这种信息交流的障碍既表现在公司内部缺乏充分的沟通,同时也表现在企业与外部缺乏有效、可靠、安全的信息交流方式。因此,从信息化建设角度寻求解决方案,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超常规是园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契机。
(西安高新电子工业园供稿)

    宝鸡:高新区龙头带动七个县区工业园信息化
    为了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高宝鸡市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强市建设,根据科技部建设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的要求,宝鸡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七个县区科技工业园信息化。到2010年,9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装备,以企业数字化促进城市信息化建设,把宝鸡建成中国西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基地。
    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七个县区科技工业园信息化。
    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建设数字化、智能化高新科技园为目标,建设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协作、人才培训、信息交流等服务,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完善信息传输网络,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网,经济、技术、招商信息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在秦川发展有限公司、宝鸡石油钢管有限公司、长岭集团、宝光集团、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等技术力量较强的龙头企业推广三维CAD、CAM、CAPP等信息化技术,建设创新设计与快速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并引导企业加快ERP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全面提升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同时鼓励区内企业依照市场规律,积极开展企业间的技术协作和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渭滨科技工业园。重点抓好宝鸡真空开关厂、宝鸡中色特种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宝鸡欧亚工贸科技实业公司、宝鸡工程液压件厂等示范企业建设,重点推广应用CAD、CAM、CAPP技术,在部分企业开展ERP系统局部模块的应用,带动其他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步伐。建立和完善区内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开展牵线搭桥工作,为区内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
    金台科技工业园。发挥宝鸡合力叉车厂、东岭集团、宝鸡消防器材总厂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优势,围绕机电、有色金属、化工、消防器材等产业,建立区域信息网络和技术服务中心,推广应用CAD技术,引导企业实施ERP系统,促使企业建立包括财务、销售、采购、供应、库存、设备、生产计划、质量等信息化管理系统。
    陈仓科技工业园。围绕机械、电子、轻工食品、医药化工、新型建材等重点行业,建立和完善区内公共服务平台,以陕西秦川格兰德机床有限公司CAD、ERP应用为示范,在园区企业中推广应用CAD、CAM、ERP技术,抓好制造装备的数控化,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设计、生产过程自动化。
    眉县科技工业园。以建材机械、空气压缩机械、果品深加工产业为主要推广领域,重点抓好陕西宝深建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皇城建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瀛海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陕西恒兴果汁饮料有限公司等示范企业建设,结合CAD、CAM的推广应用开展电子商务,促进企业向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转变,带动园区内其他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岐山科技工业园。以重型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为重点,抓好陕西汽车制造总厂、岐山通运实业公司、岐山汽车发动机配件厂、金方药业公司、华祥面粉厂等示范企业建设。在陕西汽车制造总厂建立汽车协作供应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广CAD、CAM、ERP系统,并围绕各配套企业,建立网络化的设计制造公用平台,提高企业协同设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实现设计制造资源的合理应用,促进重型汽车的规模化、社会化大生产,带动中小企业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凤翔科技工业园。根据区内冶炼、化工、医药等产业的发展需求,建立健全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和公共信息平台,引导企业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产品销售网络化。
    扶风科技工业园。完善区内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中介服务机构力量,营造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氛围,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建材、机电、纺织、食品等现有产业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