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兵:改写CIO角色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第十一期
本刊记者 孟 杰
提到位于河南漯河的双汇集团,几乎全中国人都知道双汇火腿肠是产于那里,然而在双汇还有一样和它的肉类产品同样在国内名闻遐迩的,那就是它的信息化(即“双汇模式”)。随着“双汇模式”在全国取得的巨大反响,双汇集团的CIO刘小兵也和著名的“双汇模式”一起声誉鹊起,传遍了大江南北。
凭借双汇信息化的成功,刘小兵用自己的魄力和实力,在中国狭窄的CIO空间里书写了一段传奇,让世人眼中处境较为尴尬的CIO角色从此有了一个跨越式的提升。身为一个“普通”的CIO,刘小兵的特别之处在哪儿呢?在刘小兵的办公室里,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那天的天气特别的好,一如笑容灿烂的刘小兵。
意外的邂逅
作为双汇集团的CIO,刘小兵与国内多数的信息主管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很深的海外背景。谈起与双汇董事长万隆的相识,刘小兵笑称“真是一个‘意外’”。
刘小兵说,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双汇和很多企业一样,因为发展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在管理的模式、市场的竞争等方面遇到了“危机”,而能够解决此“症结”的惟一方法就是信息化。
然而,双汇的背景很特殊,属于典型的集团类企业,涉及到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肉制品工业、化工包装、物流配送、连锁店等,这么复杂的体系,要想找到一个适合双汇的软件实属不易。在国内遭遇信息化选型难题后,为了解同行的信息化的应用模式,双汇的董事长万隆将目光瞄向了海外。万隆在考察了加拿大一个公司后,当时就觉得那家公司使用的软件对于双汇来说很合适,巧的是,那套软件的供应商就是刘小兵当时所在的奥卡公司,因此找到刘小兵也成了万隆考察的另一个目的。
2000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风景秀丽的安大略湖的一个游艇上,刘小兵和万隆不期而遇。“我们是杀猪卖肉的,我们想上信息化,让全国人民吃上放心肉。”万隆见到刘小兵的第一眼,就用一口纯正的河南话,很诚恳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这让当时身为加拿大奥卡网络应用公司总裁兼北方电讯高级顾问的刘小兵很是感动。
正是因为万隆当初的这句话,不但彻底改变了刘小兵的职业生涯,更是将他从此推向了另一个事业的高峰。当然,以后的这些事情都是刘小兵始料未及的。会晤之后不久,当时尚未加盟双汇的刘小兵以信息化实施顾问的身份从加拿大回国了,刘小兵此番回国的目的就是帮助双汇集团挑选软件。
组建“救护队”
“双汇要实施信息化了”,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就令国内外的众多软件厂商闻风而动,这颇让双汇感到欣喜。但是经过严格的招标和筛选之后,却没有发现一家的软件能够完全符合当时双汇的要求。因此,如何实施双汇的信息化、采用一种什么方式成了双汇首先急需解决的难题。
与此同时,刘小兵也结束了帮助双汇集团在国内挑选软件的任务,考察的结果仍然是国内暂时还找不到合适的软件。针对他提出的方案和意见,双汇的信息化思路开始经历全面转变。“管理瓶颈越来越多,信息化非上不可。”在这样的一种重压之下,引进国外技术和人才,成立双汇软件公司,为双汇量身定做信息化软件,此时成了别无选择。
“双汇集团特殊的体系,使得它的个性化很强,在这种状况之下,在国内外这么多软件厂商中,无论从哪一家想买到一套生猪屠宰系统和连锁店的连锁配送系统都很难,而这些系统是双汇需要的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汇当时急需的。这些问题在我们自己成立软件公司后,很快得到了解决。”在刘小兵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已经身为双汇CIO的他,同时又多了另外一个头衔——双汇软件公司的总裁。
“其实在最初的阶段,双汇集团并没有想到要由自己来做,系统的选型过程和许多公司一样,但最终决定自己成立公司的原因在于,双汇集团在经营管理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各地经济政策和运作方式多样化;它是加工和制造混合生产模式,发散型加收敛型混合BOM结构;它是主业、副业多元化经营,多机构、多公司,经济成分复杂,权属关系多样化。如此复杂而又庞大的分销、连锁销售体系和生产规模对软件技术提出了严格要求,它需要信息系统具有很高的集成性、功能适应性,并要求系统有较强的扩展性和易维护性,以满足集团快速发展的需要。除了对软件技术有严格要求外,作为‘大规模分布式经营、集中式管理’的集团化大型企业,双汇集团对管理技术的要求则更高。而在当时,国内的软件企业确实还达不到这些要求。因此,双汇集团从国外邀请了行业专家、技术权威,与国内管理精英一起组建了双汇软件公司,保证了双汇集团的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CIO的“尴尬”
在和记者的交谈中,刘小兵很是轻松地说,事过境迁之后,目前,根据双汇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分销机构反馈过来的信息来看,当时双汇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包括连锁配送管理、生猪屠宰、渠道分销、集团财务、电子商务平台等在内的双汇软件产品均已在双汇集团成功实施运行,系统地提高了集团信息化的总体水平,使双汇集团一跃成为“中国传统企业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的标兵。去年双汇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示范企业”,被河南省科技厅评选为“十五”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示范企业,被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评定为“企业信息化百强企业”。双汇的软件产品——“连锁店供应链管理系统”也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软件产品”、“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市级科技成果转化特别贡献奖”、“省级科学技术成果”等多项奖项。刘小兵也于2003年荣获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优秀信息化主管奖”及“中国信息化百强企业——最满意服务奖”等多项奖项。另外,由刘小兵主持的“集团企业集成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化”课题入选2003年科技部国家863计划课题。
面对自己辛苦所得的回报,刘小兵并不满足,因为作为独立运作的双汇软件公司,企业的赢利才是最终目的。“目前双汇软件公司不仅在为双汇集团提供全面周到的信息化服务,而且对外也在大力拓展市场,这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言谈话语之间,刘小兵流露出欣慰之情。然而转瞬之间,当记者提到他在双重角色之中是如何转换的时候,刘小兵的话中又多了几许无奈和沧桑。
“我在国外生活工作了很多年,现在回国了,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CIO的角色。在国外CIO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仅次于总裁,然而在国内的企业里面则不然。在CIO的决策方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权力有限,事事都得请示老板,由老板来拍板。我觉得自己最幸运的地方就是遇到了万总,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当重视的缘故,虽然我只是一个信息化主管,可是他仍然给了我很大的权力,从而让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双汇的信息化工作中。这是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做不到的。国内许多企业的CIO形同虚设,由于领导不太重视,往往信息化所需的设备和资源要早早请示,迟迟下批。一个企业如果真想用信息化来为自己创造更大的价值,除了眼光要放远一些以外,另外还要很好地借鉴一下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熟经验,给CIO应有的地位和权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收益。”
今天的双汇集团信息化已经家喻户晓,刘小兵可谓功不可没。在和记者的交谈中,刘小兵说,做了这么多年IT,自己最开心的也是自己一直能够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是客户说你的软件很奇妙,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能查看所有的想看到的数据。虽然已近50岁,但刘小兵的心态和他的笑容一样既年轻而又阳光。在双汇CIO的角色中,刘小兵成功地演绎了一段国内企业CIO少有的明星风范,为同行们树立了一个典范。现在他担负着双汇信息化的实施者和双汇软件公司领航者的双重角色,重任在肩的他,总是能够自由地游刃其中,毫不懈怠地展示着他过人的技术实力和非同一般的工作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