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给我国制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一轮的国际分工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武汉,将借世界之力,着力打造现代制造工业基地,为我国制造业与世界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开创新的局面。” 在京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周济代表,结合政府工作报告,“雄心勃勃”地畅谈了他的治市方略。 发挥比较优势 打造现代制造工业基地 周济设想如果以武汉为中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画个圆圈,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大城市都在其中。因为一些跨国公司正在关注武汉的这一区位优势。 今年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周济,当选为武汉市市长,成为我国目前惟一一位在任的“院士市长”,曾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去年底以来,面对我国加入WTO带来的冲击,全球产业分工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调整浪潮,一些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其制造业。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已经并且必将更加明显。 周济认为,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制造业向内地转移。而武汉发展制造业,打造现代制造工业基地,已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了较大的比较优势。 周济代表认为,近几年高速公路的发展与长江水运“柔性联运”的出现,使“九省通衢”的武汉,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市场融合优势更加突出。 如果以武汉为中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画个圆圈,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大城市都在其中。他说,看好中国这一目前全世界还没有完全开发的大市场、看好广阔内地的消费潜力的一些跨国公司,正在关注武汉的这一区位优势,已开始实施将其产品的生产车间从沿海向武汉搬迁的计划。 建国之初,国家就在这里投资兴建了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一批大型制造企业,在制造产业方面奠定了强大的基础。近年来,高新技术制造工业异军突起。目前,沿武汉88公里的中环线,已相继崛起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神龙汽车城、青山钢铁城、阳逻开发区,形成了高新产业与传统制造工业相融合的以制造业为主的新经济增长带,特别是新近崛起的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和“武汉·中国光谷”,发展速度迅猛。 武汉现有的产业布局已为武汉兴建现代制造工业基地构造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周济表示,既要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也要抓好传统产业高新化,建设现代制造工业基地。 借全世界力量 谋武汉现代制造工业的建设 周济表示,武汉将“集成”各方面力量,借助全世界力量来促进武汉现代制造工业的建设。以人才为依托,做起、做大、做强武汉企业。 周济代表认为,现代制造工业基地的建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工业基地,既表现为占有工业品市场的相当份额,也体现在拥有相当多的创新产品,领导制造业潮流。而且,在市场经济时代,即使再成熟的制造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压力。所以,武汉市要按本次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既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也要抓好传统产业高新化,建设现代制造工业基地。 他说,武汉的科教地位远远高于其经济在全国的位次。院士数量、在校大学生人数、科技成果等,在全国城市中稳居第三位,且科技教育力量相对比较稳定。但在这位曾留学海外的著名科学家看来,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他认为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政府不仅要自己培养大量人才,留住一些骨干人才,还要引进一些关键性人才,特别是吸引国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并为之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帮助创业者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在这一方面已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探索。周济介绍说,成立于1987年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是我国按国际惯例创立的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孵化企业260多家,“毕业”企业109家。目前,全市已建起各类孵化器22个,在孵企业近千家。 周济代表表示,武汉将“集成”各方面的力量,借助全世界力量来促进武汉现代制造工业的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为全市制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集成”方面的经验。 周济代表说,加入WTO,提高自身竞争力是企业应对入世的关键。武汉将因势利导,从企业、行业和整个制造产业三个层面建设“世界工厂”。 今后几年,武汉将通过“实施一批项目、支持一批企业,撑起几个产业”,支持一批好的项目、好的企业,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尽快造就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重量级高科技企业集团,要在改革中联大做大,强化支柱产业;按“双赢”的发展思路,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开展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多种形式的联合,逐步“集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100亿的集团公司。同时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武汉未来家园 一半在林中一半在水上 周济认为,近年来,武汉在服务业的开放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央给予武汉市服务业开放方面的政策也极为优厚。武汉市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努力改变“火炉”给人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今年已推出了“绿化武汉、城在林中”行动计划,决定以每年至少2500万株的速度,在城区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力争把武汉城区的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25%。 他说,武汉坐拥两江百湖,水域面积占整个版图面积的25%左右,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树木成林后,武汉就一半在林中,一半在水上了。到时,武汉就可能建成“创业者的沃土,企业家的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