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国企奏响新乐章
--——成都铁路局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幸福之旅
铁路作为国内大型企业,每年物资采购量都达十几亿元人民币,但铁路系统的物资管理一直是弱项。以成都铁路局为例,下辖四川、贵州二省和重庆直辖市,地域分布很广,铁路线全长达4000多公里,下辖数百个站段,物资管理部门常常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东奔西跑。
为了提高物资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成都铁路局和中国惠普合作,共同开发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对既有资源的有效调配与利用。
数据集中的奥秘
惠普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与成都铁路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在立项之初,成都铁路局希望采取“集中+分布”的结构,但是惠普的技术专家考虑到各分局站段原来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如果采用分散结构,数据移植和大量维护需要在分局段进行,会有很大困难。但是如果采用“大集中”模式,只有单一数据存储,只需要在路局建立一个数据中心,数据移植和维护都在成都进行,业务也可以及时反映到路局,这样既节约了维护成本,又可以杜绝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满足成都铁路局希望系统高起点、高效率的期望。在最终确定的系统中,惠普采用以2台HPN4000和HP存储设备组成双机热备Cluster的方式,充分保障了系统的可用性与安全性。
在软件部分,惠普与成铁密切合作,确定了以仓储管理为核心,以物资的计划、采购、班组消耗核算为主线,实现路局、分局、站段对物资流动和相关资金流动的分级管理。物资管理系统最后按业务环节分为8个模块,既有利于将来对软件功能的扩展,也有利于不同权限人员岗位分工和集中分析、查询等。
管理思想全面升级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所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除了效率与规范化运作外,企业整体管理思想上的洗礼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来说似乎更为重要。
过去,由于各业务部门地域分散,信息交流不便,要了解每个站段的物资明细情况,靠的是事后的财务报表。为了保障运输生产的需要,物资发放只有“用了再算”。物资计划靠的是估测,听的是需要,准确性差,也不能得到及时调整,甚至出现一边物资积压,一边仍在申请购买的情况,产生了极大的浪费。现在,来自站段的物资数据实时更新,路局、分局机关在5分钟内就能回应。而且,管理制度执行得十分严格和精确,采用“限价管理”和“限额发料”等方法,控制材料价格和消耗数量,使成本控制落实到实处。
·编辑点评·
从成铁和惠普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变革,特别是在僵化已久的老国企身上,信息化的驱动效应是显著的,无论是管理创新的思维转变还是工作效率的提高。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的是系统提供商与实施企业的通力协作,而企业本身也必须真正动员起来,参与进来,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彻头彻尾的剖析,只有这样,才能为上马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加足筹码。
同时,从成铁的物资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宝贵经验。企业信息化并不等于简单的计算机管理,其平台所体现出来的资源合理配置、现代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是需要企业认真思考的。特别是在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对信息化理解偏差与实施中的具体细节把握不足等缺陷,成都铁路局的案例给出了最好的诠释。
为了提高物资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成都铁路局和中国惠普合作,共同开发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对既有资源的有效调配与利用。
数据集中的奥秘
惠普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与成都铁路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在立项之初,成都铁路局希望采取“集中+分布”的结构,但是惠普的技术专家考虑到各分局站段原来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如果采用分散结构,数据移植和大量维护需要在分局段进行,会有很大困难。但是如果采用“大集中”模式,只有单一数据存储,只需要在路局建立一个数据中心,数据移植和维护都在成都进行,业务也可以及时反映到路局,这样既节约了维护成本,又可以杜绝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满足成都铁路局希望系统高起点、高效率的期望。在最终确定的系统中,惠普采用以2台HPN4000和HP存储设备组成双机热备Cluster的方式,充分保障了系统的可用性与安全性。
在软件部分,惠普与成铁密切合作,确定了以仓储管理为核心,以物资的计划、采购、班组消耗核算为主线,实现路局、分局、站段对物资流动和相关资金流动的分级管理。物资管理系统最后按业务环节分为8个模块,既有利于将来对软件功能的扩展,也有利于不同权限人员岗位分工和集中分析、查询等。
管理思想全面升级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所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除了效率与规范化运作外,企业整体管理思想上的洗礼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来说似乎更为重要。
过去,由于各业务部门地域分散,信息交流不便,要了解每个站段的物资明细情况,靠的是事后的财务报表。为了保障运输生产的需要,物资发放只有“用了再算”。物资计划靠的是估测,听的是需要,准确性差,也不能得到及时调整,甚至出现一边物资积压,一边仍在申请购买的情况,产生了极大的浪费。现在,来自站段的物资数据实时更新,路局、分局机关在5分钟内就能回应。而且,管理制度执行得十分严格和精确,采用“限价管理”和“限额发料”等方法,控制材料价格和消耗数量,使成本控制落实到实处。
·编辑点评·
从成铁和惠普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变革,特别是在僵化已久的老国企身上,信息化的驱动效应是显著的,无论是管理创新的思维转变还是工作效率的提高。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的是系统提供商与实施企业的通力协作,而企业本身也必须真正动员起来,参与进来,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彻头彻尾的剖析,只有这样,才能为上马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加足筹码。
同时,从成铁的物资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宝贵经验。企业信息化并不等于简单的计算机管理,其平台所体现出来的资源合理配置、现代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是需要企业认真思考的。特别是在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对信息化理解偏差与实施中的具体细节把握不足等缺陷,成都铁路局的案例给出了最好的诠释。
责任编辑:可言
相关热点
相关新闻